【产业创新】福建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项发展规划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更新时间:2020-09-06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我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持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建设创新型省份等具有重要意义。现今,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正孕育着新一轮重大变革,为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突破提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推动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健康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良好势头,我委以《“十三五”时期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福建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为指导,组织编制了《福建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项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主要回顾了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基本情况,分析了发展形势趋势,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期间指导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本规划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良好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已成为我省重要优势产业之一,具备了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由2010年的576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182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1倍,平均增长率超过26%,是全省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九位。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2015年全省有13家骨干企业入选全国软件企业综合竞争力前200强,仅次于广东、北京、浙江,居全国第四位;有4家企业进入2015年(第十四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有39家软件企业的产品技术在行业应用、信息安全、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居、工业控制等41个细分领域位居全国第一乃至全球领先水平。从业人员超过52万人,比“十一五”末新增31万人,年均增加6万人。

 集群发展格局形成,软件园载体作用明显。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效应显著,福州、厦门两市通过成功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实现了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集聚了全省94%的软件企业,2015年福州、厦门两市软件产业收入分别为850亿元和921亿元,占全省软件产业收入的97%。软件产业形态基本构成,形成了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长乐海西动漫创意之都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有一定发展规模的软件产业园区,有效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在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推进集聚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厦门软件园成功入选2014年中国骨干软件园区前十强,位居第七位。

动漫游戏跨界发展,是全国动漫产业聚集地之一。我省动漫游戏企业与鞋服、建材卫浴、食品、旅游等优势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较快,有力促进了营销方式创新、产品市场拓展,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增长点。2015年全省动漫游戏总收入超过2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5.1倍;从事动漫游戏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400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厦门国际动漫节连续举办八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动漫节之一。

投融资并购加速,资本聚焦“互联网+”市场。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软件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和并购交易活跃,其中行业应用、管理软件和游戏软件成为热门领域,其中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网龙旗下的91手机助手,创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案。支持我省软件企业充分运用创业板、新三板等资本运作平台,软件企业IPO规模增长迅速,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上市(挂牌)软件企业53家(新三板34家),处于过会、待审核、报辅等上市各阶段10余家。

 闽台产业合作持续深化,项目和人才深入对接。闽台两地通过联合举办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已连续举办九届)、智慧城市展、闽台智慧生活产学研专题对接会、闽台信息企业交流对接会等各类重大对接交流活动,已在信息、交通、教育、医疗、云计算等领域推动两岸软件企业达成多个项目合作意向。两岸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或互设项目人才交流窗口,研究制定两岸计算机职业技能标准,开展两岸计算机职业技能资格认证,逐步实现两岸职业技术标准的互通互认,建设闽台两岸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平台。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十二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各项产业政策措施,并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先后研究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转发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福建省关于进一步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实施细则》、《福建省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重要政策措施,设立了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软件产业适用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省共拨付省级专项发展资金近3亿元,对产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地引导推动作用。

 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服务趋向专业和高效。依托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已建成了福建省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公共平台、福建省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厦门市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厦门市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平台、厦门软件园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了集研发环境支撑、人才测评、软件测试、创业孵化、人才招聘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升。

 (二)主要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省软件产业在一些行业应用领域在全国领先,但产业基础研发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对外依存度大,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协同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在许多信息技术的运用领域,特别是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高端软件产品和高端软件服务等方面尚未形成竞争力。

 复合型人才较缺乏。高端人才缺乏,具有丰富经验和研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产品设计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高校人才培养总量和质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要。区域间、企业间人才竞争激烈,闽籍学子回省就业没有明显上升,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外流逐年增加。

 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力度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金融和风险投资机构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软件园区在产业战略定位、资源统筹、开放合作、科技服务、管理体制、创业创新生态等方面不够完善。

 行业支撑渗透力还不够。从软件产业结构看,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2014年福建省软件产业中信息系统集成占比高达31.37%,高于全国的20.6%的水平;而数据处理和嵌入式软件分别占比13.01%10.9%,远低于全国18.4%17.3%的水平。说明我省软件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的支撑不够,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驱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软件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进一步重塑软件的技术架构、开发模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软件产业加速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和云化转型,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基于软件平台对技术、产品、内容和服务等产业核心要素的整合创新步伐加快,围绕生态系统主导权的产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二)跨界融合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

 软件定义世界正在成为全球共识,软件技术和产品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各领域业务运行的基本工具。一方面,软件和信息服务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融合,引发了多领域、多维度、深层次变革,拓展了大量新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软件技术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业务深度融合,也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新常态下机遇和挑战并存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继续深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正在孕育大范围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形态变化,围绕全球技术路线主导权、价值链分工、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信息技术方式转换和大国大市场催生的新兴需求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可能。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发达国家加速新兴领域布局以稳固其技术优势,我国软件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

 三、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战略布局,以加快软件产业与工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准确把握新时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和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本省软件产业特色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通过实施“七大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在国际国内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建设完善软件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发挥软件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二)发展原则

 创新驱动,先行先试。顺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新形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举措,注重发挥软件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改革中的辐射渗透作用,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重点发展,形成特色。立足于我省产业结构特点和独特的区位环境优势,巩固产业基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软件系统、行业应用、IC设计、信息安全、动漫游戏等产业,加快在信息消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布局,形成软件产业地方特色和区位优势。

 闽台对接,互补合作。充分发挥对台优势,进一步探讨、完善两岸分工与合作细节,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积极拓展闽台交流合作新途径,搭建招商平台,创新合作方式,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承接台湾软件相关产业转移,形成互补合作,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统筹布局,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中心城市产业竞争力和带动辐射力,特别是对二、三线城市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形成以福州、厦门两市为龙头,其他地市差异化协同发展的梯度布局。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在数字福建建设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下,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软件服务化水平逐步提高,软件服务对智能制造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两化融合、跨界融合、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效更加显著,产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在集成电路设计与嵌入式软件、软件服务和大数据、工业软件、互联网服务、动漫游戏、信息安全等领域,及对台产业合作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和鲜明特色。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产业规模

2020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年均15%的增长速度,软件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软件产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重点发展五大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与嵌入式软件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软件服务与大数据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工业软件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动漫游戏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信息安全软件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产业结构

202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合理,信息技术服务类收入持续增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重超过60%。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和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升。

创新能力

2020年,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软件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新申请的行业核心专利、重要标准、软件著作权等数量有较大幅度提升,在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服务、大数据、互联网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动漫游戏等领域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培育形成创客空间数量达200个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达200个。

 企业规模

 至2020年,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培育形成年经营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3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超过40家;上市软件企业超过40家。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福州、厦门软件园区,培育发展泉州、龙岩、南平、漳州等其他地市软件园区,实现梯度发展,至2020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作用显著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空间布局;支持厦门、福州加快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创建一批国家级产业示范区、基地。

人才力量

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才安居乐业的环境,培养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领军人才,形成结构合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加福建高校信息产业人才供应总量,扩大应届毕业生数量规模,缩小总量差距。至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

四、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一)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业生态链

1.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

创新招商模式,以平台建设招项目、以投资模式创新引项目,大力引进阿里、腾讯、新浪、小米、京东、360等互联网龙头企业。支持省内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引进外资、省外投资或兼并、联合、合资、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结合我省在30余个垂直细分领域具备的领先优势,融合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开发新业态,至2020年,在海洋、林业、水利、航运、防震减灾等垂直细分行业领域培育50家以上全国排名第一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2.加强龙头企业关键技术研发

依托省内各特色产业园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重大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项目;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3.构建产业生态链

发挥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业生态链的核心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围绕自身优势产品平台构建生态链,推进重点突出、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和引进互联网平台性龙头企业,引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在构建产业生态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孵化育成服务,大力培育成长型中小微企业。


专栏1:产业生态体系工程

    创业创新服务能力提升。鼓励软件产业园区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创新载体,以园区为载体,健全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支持福州软件园创业创新新城建设,引进知名众创空间,搭建面向创客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厦门软件园三期、泉州软件园、莆田软件园等产业园区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形成全省范围内的创业创新服务氛围。 
    创业创新生态圈打造。支持各地市利用闲置场地与现有园区,建立专业服务队伍,集聚专业服务资源,建设创新创业企业孵化载体。重点支持创意创业创新园、中海创(永泰)生态型智慧科技园项目、云创智谷、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等平台型孵化空间建设,构筑福建IT创客生态圈,围绕产业孵育、企业家培养、众创空间建设、企业金融服务、服务提升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工程。


   (二)壮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1.引进和培育IC设计领先企业

支持福州、厦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区引进国内外IC设计领先企业,集聚发展。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升我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对各行业的配套能力。

2.加速关键软件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重点支持移动智能终端芯片、移动通信芯片及光通信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整体竞争力。支持基于新业态、新应用的信息处理、传感器、工业控制、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医疗电子、智能穿戴设备等关键芯片及嵌入式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两化深度融合支撑力和产业自主控制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3.构建技术服务支撑平台

支持建立由政府或行业组织牵头、企业共同投资、企业化运作、面向应用开发、IC/IT跨界结合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解决方案联合研发中心,为芯片整机联动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专栏2: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培育工程

引进IC设计名企。鼓励福建本土企业与世界名企合作,提升产业实力。重点支持瑞芯与intel合作开发芯片项目,共同开发基于3G/4G的智能手机芯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急需的工程型人才,推进落实“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吸引国际及台湾优势企业来闽落户。

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产业生态链/价值链联盟,在移动智能终端、数字微波通信、移动互联网支付终端、工业控制、光通信、安防监控、智能家电等领域,实施若干从集成电路、软件、整机、系统到应用的“一条龙”专项,形成数个具有示范作用的芯片整机价值链共建创新集群。

加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支持厦门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推进IC设计公共研发、测试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移动通信、光通信、物联网等芯片设计与产业化。大力推进福州瑞芯微科技园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电源管理等芯片设计与产业化。

 建设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依托福建ICC和厦门ICC,完善现有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解决方案联合研发中心。


    (三)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升级

 1.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信息技术服务

 培育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加强互联网与工业制造、信息消费、传统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厂联网、车联网、船联网、智能家居、人体感知、智慧城市等集成应用,推进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在智能交通、减灾防灾、商贸流通、医疗健康、精细农业、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培育互联网平台型企业。

 打造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行业垂直电商平台的发展。发展支付技术,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支持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支持企业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内容服务,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在政府管理、城市建设、百姓生活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导平台型企业加强与本地应用与内容服务商合作,搭建以自身应用为核心的生态环境。

 鼓励前沿技术研究和发展。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人工智能、3D打印等领域技术研究和创新。培育发展VR/AR产业,支持发展头盔式虚拟现实显示、可视化眼镜、数据手套等可穿戴设备技术与产品研发。

 2.建立大数据应用生态

 支持前沿技术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资源,建立和完善大数据资源的交易市场。加大数据科学研究力度,在大数据理论、方法及关键应用等方面展开探索,强化大数据前沿技术布局。

 深化大数据应用服务。在金融、交通、医疗、能源、旅游、政府等重点行业领域,推进大数据系统安全可靠软硬件国产化替代。面向医疗健康、文化教育、交通旅游等民生服务需求,以及公共安全、自然灾害、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及环境监测保护等城市管理需求,开展各类数据驱动的便民应用,提升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普惠化水平。

 推动企业服务模式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专业化支撑工具开发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大数据服务提供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等转变,提升高端咨询、设计规划的工程化、社会化水平。

专栏3:大数据应用发展工程

大数据示范应用。重点推进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数据中心、永泰大数据智慧园、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大数据共性基础技术、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创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抢占大数据生态系统制高点。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进程,布局大数据产业新业态,推动政务、生产、流通、公用事业等领域大数据应用,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行业应用等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

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支持央企、省属大型企业等在大数据产业重点园区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建设卫星应用大数据服务平台、智慧家庭云平台、数字娱乐移动互联云平台、厦门市路桥信息交通系列项目等应用平台,在政务、金融、电商、物流、影视及物联网、北斗卫星等领域,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全国性领先的软件和大数据应用服务提供商。

大数据企业集群。依托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地方软件园和东南数据产业园,重点支持星网锐捷科技园基地、福建省海峡大数据项目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数据中心、大数据研发机构、大数据产品和技术服务提供商落户福建,在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服务及数据安全等产业环节上,形成特色大数据技术企业集群。


   (四)支撑“互联网+”制造,形成行业领先优势

 “互联网+”制造的核心是工业软件,支持制定安全可靠的工业控制技术标准,支持过程控制、先进控制、运动控制、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推动国产化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新一代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工业控制通用技术平台、MES制造执行软件等研发与产业化。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现状,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测评等专业软件开发,支持尽快建立福建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测评服务机构。加快“一地多园”的工控产业空间布局,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市建设相关园区,明确各园区重点发展领域,形成以福建为基地的工业软件特色产业集聚区,吸引国内外自动化技术研究机构与技术厂商向福建汇聚,加快相关服务技术和规范建设,在全国工业软件产业争取领先优势。


专栏4:工业软件工程

“工业4.0”示范工程。立足于福建省10个区域城市,在各个细分行业建立100项“工业4.0”样板智慧工厂或示范工程,推动我省自主工业软件技术在电力、冶金、石化、能源、工程机械等工业过程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应用,支持其向公用事业、环保、交通、建筑、家居等民生领域的集成创新应用,实现两化融合深度应用。

软件和工业转型升级融合互动。重点支持福建省晋江智能装备产业园研发孵化示范区,推动制鞋、纺织服装、食品、建材陶瓷等行业“机器换工”;支持中国智能骨干网(晋江新塘)项目建设,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仓储、运输、分拣、作业等环节的应用。

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服务联盟,培育发展围绕传统工业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工程实施和运维外包等中小企业。建立面向工业软件或智能制造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中心,建立工厂标准库、解决方案库、产品资源库、维修档案库、工艺知识库等,实现知识共享。设立“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本省智能制造服务企业的并购、重组、合资等创新发展,重点鼓励大型传统行业企业与本土技术提供商合资成立股份制企业,以及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闽设立企业或研发机构,并加入工业软件产业联盟。


    (五)加快发展动漫游戏产业,形成国内重要的集聚区

重点培育具有原创品牌资源、高端制作能力、市场运营能力的骨干动漫企业。加强动漫原创力量的培育,推动动漫精品的影视化,重点支持创新型平台企业及其合作企业的发展。支持原创动漫游戏产品出口,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资质的内容提供商和服务运营商,开拓海外市场。鼓励和支持省内动漫企业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动漫游戏运营平台开展业务合作,加快培育手机动漫游戏新业态。推动动漫跨界融合,延伸动漫游戏产业价值链。


专栏5: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工程

动漫游戏平台建设。支持福州、厦门动漫游戏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百度91无线项目落地,打造国内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智能手机服务平台。依托动漫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动漫企业及专业机构,搭建创意团队、创意人才、创意项目大量涌现的集聚空间与展示平台。

动漫精品建设。依托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产业园,重点支持厦门吉比特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厦门雷霆互动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和动漫创意中心平台项目建设,打造动漫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和动漫游戏版权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动漫精品建设,每年甄选5至10个优秀动漫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和打造,推动动漫精品的影视化。

动漫游戏产业链建设。重点支持福州软件园动漫产业基地、厦门软件园动漫教育产业基地和福建网龙海西动漫创意之都建设,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配套设施,汇聚国内外知名动漫游戏企业,完善动漫游戏产业链。积极运用动漫技术、动漫元素的渗透性和动漫品牌形象的多重开发利用性,支持推动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帮助文化教育、宣传会展、旅游生活等领域创新营销方式、拓展产品市场,打造无疆界的动漫衍生品产业链。


    (六)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支持信息安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鼓励和支持信息安全企业在新的安全形势下,面向国产基础软硬件,加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工业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搭建面向国家重点行业领域的信息安全专业服务平台。优化完善现有的测评认证体系,推动测评标准和结果互认,推动将信息安全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专栏6:安全可靠软硬件应用推广工程

技术和产品研发。重点加强对可信计算、网络安全、云安全、大数据安全、工控安全、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面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积极研究和开发信息安全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应用场景下,通过先试点、再示范、后推广的方式逐步采用安全可控软硬件产品,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自主可控水平。

公共平台建设。支持大数据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支持企业级的网络信息保护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和测评认证平台建设。积极搭建国产化桌面云计算平台、中国数码港海西运营中心等面向国家重点行业领域的信息安全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安全数据库,包括脆弱性漏洞库、安全事件检测库、软件补丁库、恶意代码库、标准信息库等,为广大用户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安全咨询、预警、应急处理等服务,切实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工控系统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福建伊时代数据园项目、中国数码港海西运营中心等涉及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产业基地建设,引进面向金融、云计算与大数据、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服务的信息安全企业,以数据安全技术为核心,建设集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工控系统产业基地。



(七)加强对台产业合作,创建“中国软件名城”

加大闽台产业对接力度,探索闽台两地优势互补产业合作的新办法、新模式,布局产业转型和培育新型产业,共同推进闽台在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深入合作,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型、双赢型、发展型的产业合作格局。加大对台湾软件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台湾服务外包转移业务,探索闽台两岸金融交流与金融服务外包的合作发展方式,合作开展联合对外的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共同开发国际市场。鼓励并支持两岸开展闽台IT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合作开拓两岸人才市场。争取与台湾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发展云计算产业集群,探索离岸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鼓励和支持闽台两地产业互设分支机构,推动闽台之间企业、行业协会、研究和咨询机构等全方位合作。


专栏7:软件名城和示范基地创建工程

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福州、厦门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加快推进福州软件园一至四期规划提升工程、厦门软件园三期建设工程。推动泉州、龙岩软件园等新兴软件园,以及长乐大数据产业园、中海创(永泰)生态型智慧科技园、晋江创意创业创新园等特色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资源向重点区域和专业园区集聚,逐步形成以福州、厦门软件园为核心,专业园区协同发展的产业载体发展格局,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整合建立互联网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互联网产业园、互联网孵化器等,支持发展民营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


    五、保障措施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福建省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体系,扩大产业规模,加强自主创新投入,提升发展质量,将软件产业发展与本地特色产业融合,扩大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影响力。

    (一)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业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较完善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强化骨干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培育众创空间,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二)完善产业政策

    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根据我省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围绕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制定我省新的产业发展促进政策。推动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工业操作系统、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发展,提高智能制造领域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能力。重点支持建设两化融合和军民融合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建造更多开放便捷的众创空间。支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的方式,做强做大,重点支持省外市场拓展和并购;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搭建海外软件和动漫的版权交易平台;支持建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交易平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各类研发创新机构发展。建设一批,服务广大中小微企业。

    (三)释放市场需求

    以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消费、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等为着力点,强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信息化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带动效应。支持有较强市场和技术实力的本省互联网平台(产品)纳入数字福建建设重点,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加快向全省推广和提供服务。加强资源整合,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将公共服务平台、公共信息资源委托企业运营开发,实现“一行业一平台,一平台一公司”,力争催生一批重点领域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地理位置类、市场监管类、民生服务类等政务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应用,鼓励社会主体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增值业务开发。加大政府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力度。鼓励政府机构采取PPP的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

    (四)拓宽融资渠道

    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渠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推动企业创新创业资本与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以及其他社会资本的嫁接,鼓励企业通过证券、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融资。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股权抵押、知识产权质押、合同质押、资质抵押、信用保险、科技保险等试点。支持我省金融企业申请全国性网络支付牌照,发展在线支付、电子支付、跨境支付和移动支付等,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重点发展网络支付、网贷和股权众筹融资,支持发展网络保险、网络基金等,创新“B2B+P2P+征信服务”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支持我省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等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支持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互联网金融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从业机构在主板、创业板等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对处于初创期的从业机构予以支持。

    (五)优化人才环境

    落实人才优惠配套政策和措施,改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人才生态环境。加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特别是台湾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推动人才国际合作。依托高等院校培养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鼓励采用“订单式”教育、“定制式”培养等方式,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鼓励和支持两岸联合建立职业技术标准,开展职业资格认证,逐步实现闽台IT人才职业资格互认,共同培养和发展高技能专业人才。支持以竞赛模式推进海峡两岸创新创业优秀人才选拔与培育。开展高端人才关怀计划,帮助高端人才融入产业发展和当地环境。开展“闽子回家”人才计划,建立省外产业对口专业重点院校的闽籍学子信息库,定期跟踪求学和就业状态,加大力度吸引他们回闽就业,支持龙头企业省外联合招聘,提高省外闽籍学子回闽就业的比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建设一批产业人才高地,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继续完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丰富平台资源和内容,创新服务运营模式,形成覆盖全省、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服务平台网络,促进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专业化、网络化、一体化。加强已建成的软件公共服务平台、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字媒体技术平台和软件公共测评中心的推广使用,加快建设嵌入式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和人才公共服务平台,适时增加平台服务功能或投资建设新的技术平台。

    (七)强化统筹协调

    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市场监管、统计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完善部省市联动机制,支持有关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或开展新业务的试点示范工作。充分调动企业、产业基地(园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建立统一的统计信息平台,实现统计信息的共享和数据挖掘。注重重点行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研究,加强咨询服务专业机构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