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无障碍宜居生活环境——《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解读

信息来源:国务院更新时间:2022-04-07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开始实施。《规范》以保障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安全性、便利性、系统性为主要目的,对无障碍通行、服务、信息交流设施建设以及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和维护等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如何?《规范》较之前相比有哪些提升?对残疾人的出行、生活又将带来什么改善?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负责人、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2004年从德国硕士毕业后,在回国的前一天因为车祸造成脊髓损伤导致瘫痪,从此需要依靠轮椅生活。

  “经过4年的自我封闭后,我通过努力逐步实现了生活自理,开始尝试走出家门回归社会。”唐占鑫说,由于生活环境中无障碍设施的缺失,总有高高的台阶、密集的石墩挡路。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北京的无障碍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台阶变成了坡道,地铁也出现了升降平台等,特别是2012年国家《无障碍环境条例》出台以后,我国公共服务机构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大步向前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一级巡视员邢海峰表示,无障碍环境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全体社会成员出行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共对65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副主任张东旺表示,中国残联还积极推进残联系统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为残疾人获得康复、就业指导等服务提供便利。

  技术指标设置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王玮表示,此次实施的《规范》作出了许多创新和提升,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残障人士的切身感受和需求。

  《规范》的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焦舰指出,《规范》服务对象以老年人和残疾人需求为主,兼顾各类人群。目标水平突出宜居、人文城市的建设,在内容架构、设施构成等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技术指标设置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一致。

  “具体而言,《规范》首次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分类,分类方式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分为无障碍通行设施、服务设施(包含卫生设施)、信息交流设施,并在设计方面分别作出规定。”焦舰表示,具体措施还对照国际先进标准,对设施的舒适性、安全性进行了提升。

  例如,轮椅坡道方面,将坡度要求从1∶8提升至1∶12,避免使用者体力不支时的安全隐患;将通行净宽从1.00米提高到1.20米,保障各类轮椅均可正常通行;空间尺寸方面,将无障碍厕位由1.80米×1.00米加大为1.80米×1.50米,为轮椅进入后调整角度和回转提供空间。

  “《规范》作为顶层全文强制性国家工程规范,是技术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约束力。如果违反强制性工程规范,将依法作出严肃处理。”王玮表示,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各项标准的协调衔接,同时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最大限度考虑使用人的体验和需求。

关乎公益更关乎公平

  在与无障碍相关领域,目前与《规范》同级的规范还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住宅项目规范》《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等,它们共同构成涉及医院、学校、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各类住宅建筑及其相关城市环境、交通出行、公共服务方面的设施要求。

  对此,张东旺表示,这些规范共同推进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了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标准化、人性化和便利化水平。接下来中国残联将配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加快建设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更好地方便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

  “随着这几年参与无障碍环境督导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发现很多时候不是没标准,而是执行的人选择了不执行或者执行得不够标准。”唐占鑫表示,就拿坡道来说,哪怕是坡面和地面1厘米的高差也会造成轮椅的小轮被卡住,坐便器旁边的扶手哪怕是远几厘米或者高几厘米也会造成残疾人朋友无法使用。

  随着此次强制性规范的执行,唐占鑫相信“无障碍卫生间外是楼梯”“无障碍停车位和电梯间之间是楼梯”的这种无障碍通行不连贯的情况会得到解决,无障碍设施被占用、后期维护不到位导致的无法使用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有的人认为无障碍是公益事业,但对于我们残疾人来说更是件关乎公平的事情,它使我们可以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唐占鑫表示,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残疾人朋友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一起畅行、畅听、畅视在这美好的社会里。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