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于半个月跑一趟医院的慢性病患者,开始逐渐适应“长处方”;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尝试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医生们重新迎来有序、安静的诊疗环境……这些改变的背后,凝聚着福建医疗健康领域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的努力。双管齐下,扎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云看病”逐步走入生活
去年2月起,省医保局、省卫健委转发并落实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行医保“不见面”经办服务,进一步提升医保信息化水平,积极支持定点医药机构提供线上购药服务,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去年3月3日,我省率先在全国开通互联网医院医保在线结算,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成为全国首家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实现医保在线结算的互联网医院。
同年7月9日,我省首个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福州市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上线并开出首张“云处方”,福州211家医疗机构复诊患者将账号互通、余额共用。次日,南平健共体互联网医院上线并接入60多家北京三甲医院的专家,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云看病”逐步走入福建人的生活。
据了解,截至当前,我省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多家医院实现医保在线结算,民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医保可报销的在线诊疗服务。
“云看病”的便捷,依赖的是互联网医院的建立健全。去年以来,我省提速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制定互联网诊疗服务医保结算接口规范,进行系统改造,依托医保电子凭证实现在线医保身份认证、脱卡结算、互联网复诊、慢病续方、医保线上结算等“互联网+”医保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2家医疗机构提交了注册申请,其中30家完成与监管平台对接上线。
“多码融合”拓展服务应用
在拓宽“云看病”服务的辐射面上,我省积极推进电子健康码“多码融合”应用,拓宽“互联网+”便民服务。目前,“多码融合”在省属14家医疗机构全部上线使用,并实现异地医保在线结算功能。
比如,医保电子凭证与闽政通APP相结合,在互联网医疗、在线查询、业务不见面办理等方面,实现了依托医保电子凭证作为身份验证入口,支持多平台,采用多终端,与多种电子政务相对接。
除闽政通APP外,我省还通过“福建医疗保障”微信小程序、“e福州”、“i厦门”等渠道,向参保人提供医保信息查询、医保转移接续、医保证明打印和在线业务办理等服务,实现“掌上办、便捷办、不出门办、全省业务通办”。
截至目前,福建省医保电子凭证的激活人数超过1166万。全省全程网办事项达到346853例,网上申请办结审核事项超过32.2万件,个人医保查询服务查询量高达3483万次。
“云看病”的便捷,并非仅停留在城市医院。在世行贷款的支持下,去年我省顺利完成世行贷款医改促进信息化建设(一期)初验。全省县域普遍可开展以远程影像和远程心电诊断为主的远程医疗服务,覆盖90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84.7%,“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分级诊疗模式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正在提速推广。
实践中,越来越多基层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做影像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由县医院医生甚至三甲医院专家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时远程诊断,即使是疑难杂症的检查,他们也不必次次进城,到“家门口”的医院一样能看。
此外,全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视频系统也延伸至全省78个县(市、区)和106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省远程医疗服务网底覆盖。
药店作为群众寻医问诊的终端,也加入了“云看病”的体系。去年,我省探索建设医保处方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在福州试点推出“云药房”,通过对接医保电子凭证,实现领码、下单、结算、配送的全流程线上办理,为慢病患者续方购药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双通道”个性化服务。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全面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启动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省级汇聚,推进各地智慧医院建设,推进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等与“八闽健康码”多码协同应用,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