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培养,推动AI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更新时间:2023-05-15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随着ChatGPT技术所引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大规模产业化,进一步推动其与实体经济融合,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关键在人才。在全球现代化科技和产业竞争中,人工智能人才规模、结构和质量将决定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竞争态势。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数量仍不容乐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0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求比例为1∶10,供需严重失衡,如不加强人才培养,2025年人才缺口将突破1000万。

  除了数量上存在较大缺口,我国人工智能人才质量同样有待提升。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报告(2022)》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存量数约为94.88万人,其中本科占68.2%,硕士占9.3%,博士仅占0.1%。正如浙江大学等发布的《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白皮书》指出“高素质人才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资产”,中高端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此外,我国整体社会大众的人工智能科技素养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在根本上要靠自主培养来解决,建议通过多重手段打造系统化、专业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招生规模等方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看齐,逐步缓解人工智能人才的供求规模失调问题,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人工智能课程,逐步开展全民教育。加强高水平人工智能教育内容和资源平台建设,加快人工智能专业教学师资培训,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相关领域的技能教育培训,扩大社会面人工智能技术人才数量。

  第二,进一步加强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不断拓展学科交叉深度与广度,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改革,将课程培养与实体经济融合,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为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提升人工智能中高端人才比例。

  第三,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实践融合,推动高校研究院、实验室、重点学科等与政府、企业、国际机构合作交流,开展覆盖案例教程编写、重点项目研究、实验成果转化等全方面的实践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的动态培养体系,提高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质量。

  第四,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人才的定点输出和专向培养,在政府、企业建立多层级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引进机制,为现代化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专业人才,为中高端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空间和平台。

  第五,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研究经费支持力度,加强科研资源保障,通过政策倾斜、企业支持等对重点项目和优秀人才设置专项奖励。通过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激励保障和成果转化评价等方面的导向作用。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