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氟新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是新兴产业,但氟化工产业却曾经走在资源消耗型、产业低端化的老路上。随着国家开始逐步缩紧萤石矿开发,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在我省,发展氟化工产业有资源优势,也有产业基础,但却未能成为量大质优的氟化工强省。报告显示,目前全省共有氟化工生产企业23家,2018年实现产值约136亿元。2018年底,我省出台《关于促进福建省氟化工产业绿色高效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氟化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布局,旨在壮大氟化工产业集群。
如何挖出金山,又守住青山?《助创》记者了解到,我省正一手谋求产业技术突破,一手谋求产业集群发展,探索借萤石资源,吸引氟化工产业在八闽大地开枝散叶。
四月的三明,一场以“氟”为主题的交流对接会举行。围绕氟新材料行业绿色发展、技术创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等话题,19场报告交流密集进行。
这场对接会,吸引了全国80余家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和化工企业近200名代表,其火热程度超出预期。
这既是全国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一次交流研讨,也是产学研合作和氟新材料上下游产业的一次“手拉手”对接会。嘉宾们赴三元、清流、明溪等地氟产业园区考察,共同为氟化工产业谋变。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秘书长张建军指出,我国氟化工产业大而不强,经历了近些年原材料等基础产品的产能扩张后,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向资源稀缺要转型动力
萤石,是氟新材料产业的基础资源。高品位萤石,是与稀土同样重要的世界级稀缺资源。
我省拥有丰富的优质萤石资源,萤石精粉品位约96%,在基础氟化工制造方面居全国第二位。报告显示。我省近年探明的萤石储量虽略有增加,总储量约1860万吨,但以全省282万吨的年开采能力计,使用年限不足7年,氟新材料产业发展将面临严峻的资源问题。
一方面是资源的稀缺,另一方面却是资源无法在地化利用的窘境。
念保义,是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他告诉记者,我省内批准萤石矿开采总量供大于求,本省消化能力不足,萤石精矿粉三分之一外销。因为我省氟化工产业大多属自然集聚,整体规模还不大,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目前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南平、三明等县市区,而产业链中附加值低,高耗能高污染的中低端产品占比较大。
“多数企业的产品仍停留在氢氟酸和氟化盐等初级产品,这些初级加工产品不仅消耗大量的萤石资源,还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污染。”念保义表示,省里现有的几个氟化工大企业主要是省外企业的附属分公司,未有在闽“土生土长”名片式企业。某种程度而言,福建的氟化工产业可能成为外省强大行业龙头的“殖民”基地。
念保义介绍,我省还有丰富的钨、石墨、稀土、石英砂、红柱石等资源,为发展氟化钨、氟化石墨、氟化稀土、氟化铝等无机氟化工提供了资源基础。若产业发展仍以外销初级产品为主,不向高端领域延伸,既会造成浪费资源,也又无法提升产业。
如何立足资源优势,把产业链留在当地?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成为桥梁与纽带。
向科研服务要产业聚集
三明,萤石矿资源储量居福建省首位,氟新材料产业,被列入我省重点培育的成长性产业集群,拥有氟新材料企业10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氟化工主产业链。
2017年,三明市政府依托三明学院,成立了福建省首家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服务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2018年,福建省发改委批准建设的“福建省氟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6·18协同创新院氟化工产业分院”落户三明学院。
据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院长李奇勇介绍,加强政府、高校、研究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健全氟化工高质量体系、攻关产业核心技术、培育行业产业集群十分必要。研究院着力开展“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工程,从工程到产品”全创新链科技服务,以期推动资源整合、要素集约、结构优化。
记者了解到,目前三明、南平、龙岩等市都把氟化工作为培育发展的重点产业,加大萤石及氟化工产业的调整力度。通过产业引导,使氟化工结构从以生产氢氟酸、氟化盐等初级产品为主,向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含氟聚合物及制品、含氟精细化学品等下游产品及精深产品转移。而产业链调整,无疑需要突破氟化工产业面临的技术难关。
“集聚产业链,我们是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为了让产学研真正‘沉下去’,我们协同上海有机所、厦门大学、浙化院等产业专家,加快关键技术的推广,攻克产业技术难题。”李奇勇表示,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需求,研究院与海斯福化工、三农新材料立项一批研发区域重大项目,并联合企业共同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形成多种高端精细化学品。研究院还协助引进上海银豹基金公司,投资设立首期5亿元的三明市明氟新材料产业投资资金。
据介绍,以产业服务平台为依托,目前,三明正突出拓展延伸下游产业链,围绕含氟表面活性剂、药物中间体、新材料等高端氟化工项目,开展“点对点”靶向招商,推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力强的氟新材料建设项目向三明集聚,以改变精细化工产业产值仅占氟新材料总产值23%的局面。
向循环经济要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安全环保标准趋严,开发环境友好清洁生产的氟化工技术刻不容缓。
2018年底,我省出台的《关于促进福建省氟化工产业绿色高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氟化工园区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创建,鼓励氟化工园区充分应用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力争实现“零”排。
“排放物超量,消化不及时,形成‘胀库’,企业就不得不停止生产,这对企业发展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念保义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不够完善,排放物处理如果滞后,就会制约企业生产,也会影响新项目落地。
据念保义介绍,萤石选矿年产生约上百万吨石英砂,大多作为矿洞回填或者废弃。无水氢氟酸年生成的40多万吨石膏,大多仅作为水泥生产的添加剂低效使用。
发展循环经济,让企业的排放物就地消化,成为产业的呼声。在三明,利用萤石矿尾矿石英砂制备建筑外墙用彩砂、废弃盐酸综合利用生产污水处理剂、废弃氢氟酸生产无机氟化盐、氢氟酸生产过程的副产物氟石膏制备膏晶须和石膏保温板等产业化项目已有所突破。从源头开发到末端治理,氟化工产业绿色循环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
报告显示,经过近几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引导与利好政策驱动,我省氟新材料产业规模、产品结构和工艺水平已有显著提升,扭转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局面,特别是精细化学品、四氟乙烯聚合、新能源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省氟化氢生产工艺技术较为先进,生产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较高,做到生产过程的全程监视和自动控制,生产效率高。
氟新材料已成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所需的配套原材料,对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沿着先进工艺、绿色制造、智能控制一体化的集成创新发展,我省氟化工产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