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近日召开“健全共同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专题协商会——

民企向“新”的三股力

信息来源:福建日报更新时间:2024-08-12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福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因此,健全共同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在我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加重要。

省政协近日召开“健全共同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专题协商会,记者注意到,本次协商不仅议政建言,更见行动。会前,福建省政协与北京市政协签署框架协议,共同搭建平台助力两地科技交流;联合省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统计局和福建理工大学,首次贯通省直有关部门数据,对全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进行总体评价、分行业评价、分地市评价、省际比较评价,绘制我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图谱。基于深入调研,会上各方达成共识,要为民营企业向“新”添活力、强能力、聚合力,实现爬坡过坎、由大到强、再创辉煌。

活力:让民营企业敢创新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在福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在民营企业。宁德时代高安全气候动力电池技术、福耀玻璃车载智慧玻璃技术等多个“领先”“第一”,圣农白羽肉鸡、青拓“笔尖钢”“手撕钢”等关键技术突破,安踏比赛装备鞋服、雪人氨制冷系统等多项研发创新,都出自民营企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去年8月,首次以省委全会形式,从战略高度专题部署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持续激发民企科技创新活力。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比拼的是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可持续。在省直部门、政协委员和高校专家为我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绘制的“画像”中,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优势是我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总体较好,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持续增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力持续提升;劣势在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动力不强,设立高能级创新平台偏少,原始创新能力受制约。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我省民企科技创新到了重要时期、关键节点。

“创新就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往往面临多重困局,其中,最大阻力来自固有体系、机制的制约。”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晶一番话道出了时下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难处。

激活民企创新的内生力,要积极营造崇尚创新的氛围。近期,福建日报与省政协教科卫体委联合推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共同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系列报道,围绕产学研融合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3个方面,对6家优秀民营企业进行了深度采访报道。

协商当天,6篇报道也作为会议材料分发给参会人员,大家认真阅读后,高度认可典型案例宣传报道的做法,认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可以激励更多民营企业家发扬新时代敢创会赢精神,摆脱传统盈利、发展路径依赖,向科技硬实力要效益、要品质、要品牌。

科技创新步伐也有快慢之分,一刀切的“拔苗助长”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为此,委员们建议,在创新培育上,探索开展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分类扶持、分层施策,形成企业创新培育的攀登计划和梯队培育机制。在创新引导上,抢抓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机遇,全面梳理我省未来产业发展情况,引导我省民营企业分阶段梯次嵌入国家未来产业“六个百项计划”,找准细分赛道。

能力:让民营企业会创新

科技创新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成本高,是阻碍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两座“大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释放了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创新环境和条件的信号。

“要加大民营企业研发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力度,帮助更多民营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储备未来发展动能,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发展底盘。”省政协委员、福建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仁华建议。

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非单打独斗、一蹴而就,需要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纵横的格局体系。为此,亟须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参与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高校师生、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多方联动平台,探索“企业出题、社会答题”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厦门大学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开展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很有参考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夏宁邵介绍,学校在开展科研创新的同时,持续开展高能级平台建设,完善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突破、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平台集群。而校内的翔安创新实验室作为唯一一家聚焦生物医药领域的福建省实验室,探索形成了合作研发模式、技术服务模式、成果孵化模式、自主转化模式四类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

“充分发挥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机制灵活优势,高质量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对于破解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难题和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夏宁邵认为。

2022年,我省出台《进一步建立健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赛马”攻关机制的若干措施(试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建设等,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国企等单位产学研合作。

在试行过程中,省政协委员、民盟福建省委会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梁小红发现,当前高校、院所、国企科研人员服务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仍面临不少机制性障碍。一方面,高校、院所科研评价机制影响科研人员参与民营企业创新意愿,科研人员更青睐体制内“纵向课题”,而不是与民营企业共同开展“横向课题”;另一方面,高校、院所、国企科研人员忙于本职教学、科研、论文等“必答题”,难有充足时间致力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服务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选答题”。

梁小红认为,推动科研力量从“要我参与”转向“我要参与”,还需调整科研评价体系导向,引导承接民企横向课题,强化市场化激励手段,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渠道。

省工信厅表示,将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健全技术项目成果常态化对接机制,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发布高校项目成果,举办专场对接活动,组织实施校企联合类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等,促进各创新主体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合力:让民营企业有底气

除了内生动力外,民营企业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同样需要外部的扶持和呵护。

金融是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然而,对于民营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而言,金融资源的获得性、便利性还有待加强。

本次协商特别连线了两位拥有长期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作经历且熟悉国内情况的华人企业家,他们都谈到了美国在科技创投、风投等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对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持。

厦门圣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罗瑾介绍了美国“小型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促进创新的做法。美国维塔创新科技研究院院长伍筱姗则交流了美国政府在支持科创投资氛围营造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方面的观察和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省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黄惠玲认为,发挥金融作用“精准投”非常重要,建议围绕智慧储能、纺织新材料、工业机器人、氟材料等1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名单,对支持名单企业,主动引导国有资本、金融机构及各类社会资本,联合省创新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等,进行“技术+债权+股权”组合投资,培育一批掌握“硬科技”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对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形成浓厚创新氛围至关重要。当前,部分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面临证据收集难、维权周期长、维权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在全球产业创新推动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泉州市政协委员、福建海峡西岸知识产权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院长李劲松呼吁,健全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夯实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省市场监管局表示,将健全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和知识产权专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重点产业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各类知识产权的组合效应,打造商标品牌价值提升的福建范例,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信息监测和风险预警,为福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