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肩负海丝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使命,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打造“海丝”创新互利合作共同体,吸引诺贝尔奖得主、外籍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到来,协同攻关、抢占创新制高点,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一、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筑牢创新合作之桥
不仅要将人才引进来,也让国内人才走出去,打造国际化的创新团队,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中科院海西院泉州装备所自2014年起从德国、英国等世界一流工科院校引进汪凤翔、李俊等学科带头人及科研骨干150多人,近60人次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省外专“百人计划”。特别是通过柔性引进来自德国、智利等国的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作为“中科院海西院卢嘉锡海外客座研究员”或特聘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咨询评议、科研指导等,大大提升科研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推动一批“高精尖”成果落地服务产业升级。
同时,福建省科技厅还推动了匈牙利福建商会等建立“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联络站,福建农林大学等9家单位承担科技援外培训任务,依托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推进“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等。
二、联合科技攻关,诞生多项重大成果
组建一批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共同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挑战和问题,提升协同创新、联合攻关能力。
厦门大学于2014年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合作共建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并致力于将研究院打造为“成果转化特区”,构建了集“基础与关键技术开发—中试放大—产业化生产”于一体的新型开放式、国际化创新平台,不仅有引进的知名专家提供指导建议,还有全新的项目培育机制。几年来,学校突破了制约石墨烯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在石墨烯基导电油墨、尼龙六石墨烯复合纤维等领域取得进展。厦门大学白华团队研制的石墨烯基润滑油添加剂项目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实现了“前期基础研究—中试—量产”的三级跳,相关产品已在江西、湖北等地销售,可节约燃油5%左右。
此外,福建医科大学与捷克圣?安娜大学医院布尔诺国际医疗研究中心,就“心血管治疗和移植技术研究合作”达成实验室共建合作意向;石狮展耀纺织与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涅夫斯基亚历山大及其团队合作,成立了泉州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等。
三、科技园区为媒,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将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集聚地,打造承接“一带一路”高新产业的载体和高地。
通过省科技厅的牵线搭桥,鸿博光电与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等签约共建国内LED行业唯一的国际创新园-福州国家半导体照明国际创新园。该创新园计划投资40亿元建设企业孵化器、研发机构总部等,并吸引以色列、俄罗斯等国企业参与建设。之后,鸿博光电将在波兰投资1亿美元建设中波科技产业园,汲取全球先进的研发成果、管理经验等。
除此之外,立足福厦泉国家自创区、国家级高新区等的开放优惠政策,省内还有旗滨集团、三钢集团、盼盼食品等11家单位,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科技园区或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