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词汇变迁 折射我国空天事业蓬勃发展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更新时间:2022-05-27

  浩瀚宇宙,悠远而深邃,静默且神秘。著名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百年前的航天先驱、宇宙航行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如是说。他多年的研究为载人航天打下了理论基础。人类探索更为广阔天地的脚步从未停歇。1961年4月12日,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飞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加加林成为离开地球“摇篮”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西方媒体由此将宇航员的俄文kосмонавт修订成cosmonaut一词,并用于新闻报道。cosmonaut成为了英语词汇表中特指苏联宇航员的单词,苏联载人航天技术对世界的影响力得以展现。

  无独有偶,就在加加林完成“零的突破”3周之后,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波德乘坐“自由7号”飞船在地球亚轨道飞行15分钟,又一次在西方引起了波动。随后,美国人便以astronaut一词来称呼这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然而,这一单词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英文词汇,而是由希腊语中的astro(星星)和naut(船员)两个单词合成而来,其字面含义就是“星际航行者”。

  如今能够将人类送入太空的不仅仅是美俄两国,能够表达航天员之意的单词也不局限于astronaut和cosmonaut,又出现了一个已被深深打上中国烙印的单词taikonaut。taikonaut一词专指中国航天员,taikon来自太空的汉语拼音,naut在英语中代表宇航员这一类人,其构成展现了鲜明的中西合璧语言文化特色。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taikonaut被西方接受并收录到主流英文辞典,反映了语言使用过程中社会结构与语境的交替功能,展示了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缩影的深刻意义,体现了中国国家整体实力及科技影响力的突飞猛进。

  查据有关词典,taikonaut单词最早于1998年被一位马来西亚华人提出,而被外媒广泛使用则是在2003年。2003年10月,中国首位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顺利返航之后,美联社刊登了一则题为“China’s First Taikonaut Safely Returns to Earth”的新闻报道;当年11月,美联社则针对中国下一步的载人航天飞机发射计划刊发了另一则题为“China to Send Two Taikonauts Next Time”的报道……在有关新闻报道的助推下,一个崭新的、融汉语语素和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新词taikonaut迅速进入英语词汇,成为汉语国际影响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中国人通过taikonaut一词,向世人展现了我们特有的语言文化,更展示了中华民族科技发展的努力与成效。专门指代中国航天员的英文词汇的出现,是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投影。

  taikonaut作为一个在和平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产生的新词已被世人所接受,成为航天员英语表达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在逐梦太空的征程中,“神舟”系列飞船13发,13捷,穿梭于寰宇之间,一次次把中国的崭新高度标记在太空,将中国印记与中国精神留在太空。在璀璨的星光外,在缥渺的宇宙中,还有更多的神秘等待着中国航天人去探索。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