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黑金”“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目前正处于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应用的关键阶段,而全球石墨烯产业如何更为有效地全面提速呢?
对此,9月22日于青岛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来自中外石墨烯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和产业界精英群策群力,达成共识——石墨烯产业未来的腾跃亟待全球化分工与合作,并切实地行动起来。
致谢:中国助力全球石墨烯发展
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去年曾对青岛市市委书记李群说,石墨烯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预测未来石墨烯研发将在橡胶、能源电池、涂料等领域率先突破。此次在大会“青岛专场”上再次见到李群时,海姆表示,石墨烯的突破将不止这些,还会有更多惊喜……
海姆教授感言:“自2004年我们在实验室发现石墨烯的二维特性后,简直难以想像石墨烯领域竟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其巨大的吸引力让人们蜂拥‘淘金’。2006年,在现实中出现了石墨烯应用产品,而3年前,石墨烯已大规模生产,由此我们进入了‘碳时代’。在此进程中,我要感谢引领石墨烯商业化发展的中国,如果没有中国的助力,全球石墨烯领域绝不可能如此大规模地迅猛发展。”
为加速石墨烯产业化进程,9月20日在“石墨之乡”山东莱西成立了德安新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并建立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开发基地和青岛低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海姆团队开发的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与青岛德通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团队的石墨烯生产工艺相结合,以推动石墨烯复合材料在LED照明系统、汽车工业、新能源、航天航空、游艇等产业的应用。
行动:国际双边协议扎堆签
“开展石墨烯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可以知己知彼、分担风险、整合资源、接洽技术和分享市场。西班牙的石墨烯技术发展在欧洲很活跃,而中国的商业化发展非常迅速,并拥有巨大市场,期待双方未来有更多合作。”西班牙国家工业技术发展署中国区首席代表卡洛斯·昆塔那在此次大会“中西石墨烯合作论坛”上如是说。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大会期间,来自美国、瑞典、意大利及欧盟地区的科研机构几乎不约而同地与中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例如,中意签署联合建立中意石墨烯合作中心协议,并和意大利工业技术研究院互设办公室;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和中方签署协议,加强在石墨烯散热技术方面的项目合作;美国波士顿13所高校和研究院有意发掘一些在中国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孵化,并促进其与企业对接;西班牙国家工业技术中心和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合作的“中西卡”项目,正在招募开发基于石墨烯材料新产品(复合材料、涂层或导电墨水)的研发技术。
与此同时,在大会的“石墨烯知识产权专题讨论会”上,全球首家“国际石墨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挂牌成立。会议主持人、鹰鹏集团技术长曾为霖博士表示,中国从2012年开始在石墨烯领域的专利数量居于领先地位,约占全球40%以上。中方将同英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合作,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运营,促进石墨烯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在“石墨烯标准化专题论坛”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113标委会与中方达成合作备忘录,将联合推动石墨烯国际标准的制定。
共识:建立国际协调机制
为了加强石墨烯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中方在大会开幕式上,聘请海姆教授等18位中外著名专家担任国际合作顾问,并召开“石墨烯全球化分工与合作”闭门会议。
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主席萧小月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海姆教授在闭门会上提出,“全球石墨烯材料产业发展应建立一个国际协调机制,落实双边或者多边国际合作,解决诸如落实科研项目合作、鼓励更多年轻学者深入研发和进行技术转移等共同面临的问题”。
与会中外专家对此表示赞同,并愿共同推动这一机制。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项目的两位负责人——意大利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弗朗西斯科·巴那科索教授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史蒂芬·洛奇教授均提出,可以建立加强双边甚至全球化的协调机制。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标准负责人、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诺伯特·法布雷修斯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石墨烯研究中心主任安东尼·卡斯特内托均表示,应将推动石墨烯国际标准作为重要建设方面,并表示有兴趣去做相关工作。美国莱斯大学材料与纳米工程系副主任娄俊认为,整个机制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或是国际性组织来实现。
显然,在不久前G20杭州峰会提出合作共赢、包容发展的目标,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的背景下,中国正引领全球石墨烯产业界联合建立适应产业发展实际和地区特点的全球化合作分工体系,并在全球石墨烯商业化应用中起到主导和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