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椰菜生产国。而全国70%的花椰菜种子由福建供应。眼下,福建正牵头承担国家花椰菜联合育种攻关项目,携手全国科研力量,推动花椰菜种业强优势。
种子界的“冠军”如何炼成?
花椰菜其实是舶来品,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经由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登陆福建,而后扩散至全国各地。在常规种时代,全国九成以上花椰菜种子来自福建。
20世纪90年代,欧洲、日本和我国台湾等育成的杂交种子,逐步抢占中国大陆市场,福建花椰菜常规品种优势不再。近年来,福建通过科企协作,选育出一批综合性状超过进口的花椰菜新品种,将失去的市场一步步争取了回来。
透过这粒种子的市场变迁,我们看到福建农业的强“芯”之路。
渐失的品种优势
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曾是商贸重镇。花椰菜种子买卖,盛行一时。
根据花球形态差异,福建花椰菜细分为福州型与厦门型。前者花球松散,口感松脆,适合煸炒,俗称松花花椰菜;后者花球紧实,耐储运,耐煮宜做羹汤,俗称紧花花椰菜。马巷,历史上是紧花花椰菜的代表产区。
“花椰菜属于温敏型作物,不同品种生育期差别极大,生育期越短越耐热,反之越耐寒。”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温庆放说,花椰菜品种名往往冠以数字后缀,表示不同生育期。福建气候独特,适合不同生育期的花椰菜生长。在马巷,从极早熟的30天品种,到晚熟的120天品种,一应俱全。
今年50岁的马巷人洪金条,从小就跟着父辈繁种卖种。
“花椰菜花球,由数以万计未分化的花芽构成。”他说,每年冬天花椰菜结球后,要人工割除多余花芽,只留下硬币大小的花球,以保证营养集中供应,使之充分抽薹开花,授粉结实。
在统一供种年代,只有国营种子公司可销售种子。上小学时,洪金条就帮着父亲写自荐信,附上种子价格表与购销合同,寄往全国各地种子公司,邀其收购种子。“矮脚50”“田边80”“城厂120”……来自马巷不同村落不同生育期的花椰菜品种,是那个年代畅销全国的明星种子。从自繁自卖,到帮着亲戚卖,再到给农民下订单,洪金条家的花椰菜种子越卖越多,最多时年供种一两吨。这时期,福建生产的花椰菜常规种,在全国占有绝对主导权,市场份额超九成。
外来杂交种的出现,撼动了福建花椰菜品种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的“雪球”系列、日本的“雪山”系列、我国台湾的“庆农”“丰田”系列,相继进入中国大陆,不断抢占花椰菜种子市场份额。
“杂交种具有显著杂种优势,产量、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等表现突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朱海生说,常规种播种期对气候要求严格,杂交种则具有稳定的产量与品质表现。
因此,杂交种很快成为农民的新选择。2000年后,市场上已很难见到常规种的身影,福建花椰菜种子逐渐失去市场号召力。洪金条也从本土种子生产商,变成了进口品种经销商,但他总感觉受制于人。
“按照一亩用种量10克计算,种植一亩花椰菜光种子成本就要一两百元。”洪金条说,10多年前,种植一亩花椰菜综合成本不过七八百元,种子成本就占了两三成。种子不仅贵,供应还极不稳定,有时要找关系才能收到种子。同时,种子质量没有保障。即便如此,外来杂交种依然供不应求。
为改变这一状况,洪金条和省农科院育种团队携手育种攻关。他们有着相同的愿景——把失去的市场争取回来。
重夺市场主导权
福建花椰菜种子产业根基深厚,但杂交育种研究起步较晚。2008年,洪金条决定自主创新时,面对的是几乎一穷二白的局面。
如何找准切入口,加速种业创新?这也是福建种业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育种力量集中在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不少,但也有局限性。”省种子总站站长赵杰樑说,一方面,在传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下,科研与生产两张皮,市场真正需要的好品种仍是稀缺品;另一方面,高校与科研机构有技术、有人才,但不懂市场、缺资金,开拓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年来,福建持续加大种业企业培优力度,鼓励种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协作。2011年以来,福建已持续开展四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专项。正在实施中的第四轮农业项目,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围绕水稻、玉米、蔬菜、果树、食用菌等开展联合育种攻关。
政策加持下,洪金条所在的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和温庆放所在的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开启了联合攻关。
洪金条渠道多、市场洞察力强,负责从国内外收集种质资源,根据产业与市场需求组配杂交组合,将它们推向市场;温庆放团队负责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评价,创制自交不亲和系、雄性不育系等育种材料,为商业化育种提供底层技术支持。其间,双方共建中厦种业产业研究院,通过“产业界出卷、科技界答题”模式,实现科研成果“即创即转、即研即推”。
2015年,一款名为“中厦松花100”的花椰菜杂交种育成。这是一个晚熟松花型品种,既能春种,又能秋种。在福建作为秋种品种,亩产可达3000公斤。“中厦松花100”一经推出,便成为明星产品。如今,它依然是全国松花型品种中的主推单品,市场份额超同生育期品种20%。
继“中厦松花100”后,中厦公司又推出从50天到90天,再到130天不同熟期配套的新品种。它们与进口品种打擂台,毫不逊色。目前,中厦公司年产花椰菜种子约12吨,年推广面积超百万亩。其他省内企业也相继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厦门市文兴蔬菜种苗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长胜”“高山宝”系列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全国种植面积的20%。
这些逐渐成长起来的种业骨干企业,重新夺回了花椰菜种子的市场主导权。
目前,福建花椰菜种子供应量占全国70%以上,部分品种出口至巴基斯坦、印度、菲律宾等国家。福建品种还改变了全国花椰菜市场消费偏好——从以紧花型品种为主流,转向以松花型品种为主导。
站上更大舞台
花椰菜种子弯道超车,是福建着力在蔬菜领域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的生动实践。
过去一年,福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种业企业发展壮大。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实施福建省种业企业培优项目,安排专项资金5500万元,重点支持重点企业开展白羽肉鸡、生猪、青梗菜、花椰菜、食用菌、水稻、玉米等育种创新攻关,支持企业改善提升科研育(制)种条件,开展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创制,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性品种的自主研发和示范推广,以及种子精深加工条件建设等。
不久前,福建首次认定了一批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名单,厦门中厦蔬菜种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
“我们成立了种业企业扶优工作专班,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赵杰樑说,“我们鼓励和支持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承担种业发展项目,增强品种自主创新、选育及推广能力。”
经过多年培育,一批优势种业企业初长成,构成福建种业创新阵型。它们在各自领域攻克一个个“卡脖子”难题,走出福建农业的强“芯”之路——
自主选育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901”打破了外国种源垄断,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主导品种;“闽双色”系列黄白甜玉米、水果玉米品种打破了外国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金针菇、真姬菇等食用菌品种综合性状达到进口同类品种水平……
这些福建种业的中坚力量,开始站上更大的舞台。
2022年,农业农村部提出重点支持64个重要特色作物联合攻关。其中,福建牵头负责花椰菜、青梗菜两大蔬菜作物攻关。
温庆放说,开展联合攻关,就是要整合国内育种科技资源和团队,建立和完善任务统分结合、资源有条件共享、收益按比例分成、政府与企业共同投入的政产学研用协作攻关机制,切实提升我国花椰菜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这个汇聚了全国顶尖创新力量的联合体,正聚焦产业与市场需求,逐一解锁技术卡点。
如何实现省工栽培?
传统花椰菜花球多为白色,日照之下易泛黄,影响卖相。因此,结球后必须人工折叶盖球,费时费工。福建自主选育的黄金花椰菜,花球呈金黄色,不仅无惧日晒变色,还富含胡萝卜素等元素,比一般白花菜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联合体正致力于选育出叶片能自发抱球的免盖球品种,以省去人工折叶环节。
如何推进育种技术迭代升级?
不久前,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建成全国首个高通量蔬菜表型分析平台。朱海生介绍,该平台通过集成红外热成像、高光谱成像以及图像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可实现植物表型自动采集与分析。未来,结合功能基因挖掘以及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统平台,还能实现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在花椰菜领域的应用。
据悉,国家花椰菜育种联合攻关启动以来,共收集花椰菜种质资源200余份,育成具备市场推广前景的花椰菜新品种3个,累计在福建、浙江、甘肃、江苏等省份示范生产1.56万亩,节本增效0.176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