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元化的数字技术持续激发着舞台的创新活力。国家大剧院开展了全球首次舞台艺术“5G+8K”直播;香港浸会大学音乐厅举行了人机交互音乐会;深圳交响乐团上演了全球首部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各大互联网平台也纷纷推出AI作曲工具,打开音乐创作新空间。在强调融合创新的今天,科学技术持续为音乐创作赋能,不断输出大量富有艺术性与时代性的音乐作品。
要了解科技与音乐的结界如何从清晰走向模糊,回顾科学技术与音乐历史上的“联姻”可以带来更多的启示。
古代音乐的源起是伴随着语言产生的,最早的音乐起源于劳动号子,早期的歌曲创作和传播是集体创作和口口相传的形式。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让音乐旋律的创作、记录和传播有了承载媒介,并摆脱了零散的手抄乐谱和口传心授的状态。音乐作品的记录也逐步转移到规范的记谱法上,为音乐创作建立了标准。
进入工业时代,蒸汽机的伟大发明使机器逐步取代人力,这场技术变革也直接影响着音乐的发展。机械化制造让西洋乐器的性能不断优化、产能不断提高,乐器制造技术的进步和乐器的社会化普及,间接影响着音乐家的乐器演奏技术和音乐创作风格。这个时期很多音乐家的创作陆续从服务宗教与贵族中解放出来,音乐作品更贴近大众、更具表现力,音乐艺术逐步走向大众化与商业化。
信息时代下,电子合成器的出现加快了音乐创作的深刻变革。音乐创作不再单一地依靠人或传统乐器,还可以来自于电子设备。
随着数字技术的纵深发展,音乐的AI时代已经开启。如今已有大量技术成熟的AI音乐生成器可用于音乐创作。用户甚至可以在不懂五线谱、不懂乐理的情况下,只需在人工智能软件上输入歌词、选择喜欢的曲风和虚拟歌手,就能完成一首新歌的创作和试唱。藉由AI的助力,音乐创作进入了“人机共创”的新纪元。
纵观音乐发展的历史沿革,音乐与技术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科技与音乐创作的融合,正在无限拓展音乐艺术的界限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