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出手、法规“兜底”,共同填补城市“黑洞”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更新时间:2020-05-19

    其中近6万个井盖安装智能电子标签,类似于身份证。

    “其中,市政工程单位还在重点区域、敏感地段安装了800多个智能井盖,不仅能第一时间发现丢失等异常情况,还可以监控地下管网水位,及时发出汛情警报。”张木成说,同时,为了防止丢失,井盖的第二层还安装智能锁将井口锁住,非授权人员无法打开,能有效防止井盖掉落。

    目前,我国多省市都在试点推行窨井盖智慧化管理,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安装了智慧井盖。“据媒体报道,在北京亦庄已有3500个智慧井盖,井盖‘身份证’按不同区域、道路记录了井盖的产权单位、负责人等信息,结合城市电子地图,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检测城市井盖的各种状态信息;而在重庆,当地针对交通道路的各类井盖部署了智慧井盖系统,已成为重庆大学城附近道路交通安全的一项样板式工程。”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乡建设学院教授蒋柱武介绍说。

    “采用智慧井盖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井盖监管难、维护成本高等管理问题,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相关城市基础设施的异常情况,还可以为城市运行与管理提供第一手的决策信息,大大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城市治理的能力。”王小增说。

    需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城市井盖保有量高达数亿套,涵盖市政工程、电信、燃气、道路建设等。“智能井盖在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智慧化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智能井盖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管理界面’,全国各个城市都在提升智能井盖的普及率,在应用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张木成也指出,为防止窨井盖下沉、损坏问题,更主要是加强井盖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井盖虽实现信息化,但还需要建立厂家、施工规范、保修等一套监管、溯源体系。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带来的精准高效,正在为城市治理按下“快进键”。王小增认为,信息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诸如“窨井盖吃人”等城市细节管理问题,但要取得长久的治理效果,仅依靠科技手段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对完善的制度来支撑。

    为此,蒋柱武建议,相关部门首先要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抓好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的施工质量,严把竣工验收程序,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建立信息数据管理体系,着力于整合信息资源,推动建立数据决策机制;构建先进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探索建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搭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城市管理,建立公共服务公众参与机制。

    “城市的主体是人民,城市治理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和生活品质应该是城市治理的最高追求。”王小增认为,要树立科学的城市治理理念,应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转变,努力构建由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综合治理模式;同时,城市治理是系统性工程,可借鉴企业精益管理方法,依靠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的人文情怀,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