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创新关地合作模式,聚焦五大方面形成实践经验——

跨境贸易便利化再升级

信息来源:福建日报更新时间:2023-12-20

12月6日,随着一声汽笛鸣响,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由厦门前场铁路大型货场驶出,发往俄罗斯莫斯科,意味着中欧(厦门)班列转场至前场铁路大型货场始发,货物通关、装车、发运等环节一站式办理。

中欧(厦门)班列是厦门着力打造的重点外贸平台之一,此次转场将依托前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开展以铁路运输为纽带的多式联运业务,背后是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的有力支撑。

“港”连四海,“航”达五洲,“贸”通天下。把握“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新机遇,厦门主动先行先试,创新关地合作模式,组织实施厦门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围绕加快口岸数字化转型、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提升通关便利水平、降低口岸物流成本、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五个方面,持续改革创新,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以主题教育开展为契机,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厦门自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厦门自贸委先后出台《厦门市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与优化港口通关环境工作方案》《厦门市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推出75项任务清单,进一步提升港口通关环境,打造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服务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建设。

数字化

智慧赋能加速“走出去”

“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从前场铁路大型货场全新启程,并且实现货物集结报关“零换乘”,推动厦门完善综合性航运服务平台,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离不开数字化平台建设的赋能。

当天,前场铁路大型货场内的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同步投入使用,海关监管场与货场同场运营。今后,中欧(厦门)班列将在此实现“一次性货物集结、一次性海关查验、一次性放行”,不仅能极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提升物流竞争力,还能进一步优化厦门交通布局,减轻码头交通压力。

“中欧(厦门)班列开行以来一直在海沧铁路货站始发,但受硬件等因素限制,制约着作业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提升。”厦门自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与海关携手,建成前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软件信息系统,支持中欧班列在前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运营,打造“中欧班列海铁联运核心枢纽”,以智能化监管让进出口货物真正高效流转。

探寻厦门跨境贸易便利化背后的“密码”,加快口岸数字化转型成为一大亮点。厦门自贸委依托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口岸信息化项目和数据资源,重点建设“一舱三平台”,即一个数字驾驶舱,辅助监管、协同合作、对外服务3个子平台,构建统一、高效、智能的厦门数字口岸平台。目前,平台已实现212项服务功能,服务全市进出口环节企业超1500家,高效助力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新业态

改革引领产业显活力

随着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进一步加快,以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福建智造”,逐渐成为我省外贸稳中提质、结构优化的出海新动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省合计出口“新三样”商品97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拉动全省出口整体增长4.8个百分点。

新能源赛道火热,货物通关速度和生产交付能力成了企业抢占海外市场的关键。为此,厦门自贸委联合厦门海关等部门,一方面积极提升新能源电池物流通道服务能力,推动建成4个冷藏箱危险品堆场,年通过能力达13万标箱,堆存能力在国内港口中处于前列;另一方面,推广锂电包装检验前置“产品线”模式,通过提前掌握工厂出口计划,及时实施包装性能检验,加快锂电货物通关速度。前三季度,新监管模式下完成超1050批次锂电池包装检验,同比增长196%。

厦门自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产业升级和新业态健康发展是跨境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作用之一。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厦门不仅支持外贸“新三样”出口,还创新跨境电商服务模式,进一步激发新业态活力。

这个过程中,厦门自贸片区探索建设出口跨境电商退货中心仓,便利出口货物退得回、退得快和复出口、再销售,打通退卖双向循环通道。同时,在全国首创跨境电商结汇模式,9610货物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自主结汇模式,解决企业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法结汇的难题,降低收汇风险。目前,已累计帮助企业实现收汇超3712万美元。

依托跨境电商+对台航线、跨境电商+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航空快线等的海、陆、空物流通道,厦门跨境电商产业提速发展。据统计,前三季度,厦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156.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7.9%。

优流程

环节简化通关更高效

“有了安全智能关锁,跨关区转关的货物减少了纸质单证的审核,还能24小时‘无感’通关,更加高效便利!”以通关流程做减法,换取企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近日,厦门港务运输有限公司运输事业部副经理莫承凯忍不住为厦门口岸的做法点赞。

安全智能锁是一种集微型电脑技术、GPS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实时展示运输车辆轨迹、进行轨迹回放、预警异常信息等功能。

莫经理告诉记者,以往,企业转关的货物完成装箱后,需要预约海关进行人工施加物理关锁并制作大量纸质随附单据。车辆到达后,还需进行人工解锁,不仅手续烦琐,还存在因监管盲区与客户产生纠纷的风险。安全智能关锁的使用,解决了企业的难题。

今年5月,厦门海关与福州海关签订《货物直通业务合作备忘录》,将跨关区“货物直通”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实现跨关区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

安全智能关锁的应用只是一个缩影。为进一步提升通关物流安全畅通水平,厦门关地合作持续打出“组合拳”:打造出口货物“智能云分流”模式,免去货物在码头内的中转和等待环节,减少装卸及运输作业次数50%,压缩作业时间近90%;实施进口货物“卸船分流”模式,实现查验集装箱由船边直达查验场,压缩货物流转时间平均超3小时;“智慧直通闸口”投入运营,每年将减少集装箱卡车绕行港区道路2万余次,免除进出口集装箱堆存作业成本超1000万元,提升港区进口集拼货物通关时间约30%。

降成本

集成创新撬动“金杠杆”

积极推进落实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厦门自贸委在减环节、优流程的同时,也着力降成本、促提升,在“一减一增”中,为经营主体提供透明稳定的口岸服务环境。

“降成本不是单纯地‘做减法’,而是针对厦门航运金融服务领域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开展企业需求调研,推动自贸区航运金融要素集成改革创新,撬动金融杠杆。”厦门自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调研发现,厦门许多中小微航运物流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飞机、船舶等海外油品加注和物料补给等由于即采即用,没有报关数据而难以支付外汇等问题。

精准施策,集成创新。厦门自贸片区通过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试点,以外汇服务便利化和财政资金扶持等方式有力推动了船舶、飞机海外油品加注和物料补给等全球采购业务外汇结算。同时,还设立全国首支数字人民币航运物流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并给予融资担保费补贴,推广实施启运港退税,升级“港航信易贷”,搭建海运费境内外汇划转支付平台和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推动设立中国银行航运金融中心。

截至目前,厦门自贸片区已有38家企业通过自贸区航运物流企业融资增信基金获得3780万元无抵押贷款;“海运费境内外汇划转支付”平台用户近500家,线上支付海运费4.85万笔,支付金额5.24亿美元;离岸贸易平台累计业务量563亿美元;51家企业通过“港航信易贷”平台获得银行融资授信12.62亿元。自今年4月1日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以来,厦门市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厦门市外贸进出口715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

促便利

聚焦需求提升获得感

8分钟!这是通过船舶登临、船员健康申明卡等功能实现船舶全流程线上作业后,厦门港平均每艘进出境船舶全流程申报审核的最大耗时。

落实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的过程中,厦门自贸委始终把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落地见效的“金标准”,围绕“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建立健全沟通机制等,持续提升企业贸易便利化水平。

以进出境船员健康申明卡功能为例,过去,船舶代理企业需要提交船员出入境健康申明卡纸质材料到窗口现场进行人工审核,一艘船舶需要来回递交两次纸质单证才能完成申报。

新功能上线后,企业申报实现“零跑腿”,船舶申报“零见面”,还可通过短信通知实时掌握申报进度。

“我们公司每个月大概有四五十条船要递交健康申明卡,实行电子化以后,在办公室提交申报,海关线上核验,大概几分钟后就可以收到回执,非常便利。”中国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公共代理部操作科经理—伏建说。

接下来,厦门将持续聚焦企业需求,强化惠企服务。高质量开展AEO高级企业认证,帮助更多符合标准的企业成为AEO高级认证企业。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建立健全口岸营商环境“问题清零”机制,拓展“关企直通车”覆盖范围,深入了解业界诉求,推动解决企业关切的实际问题。

相关新闻
更多